經歷和主導過企業管理體系認證過程的職業人士,內心深處,一般都清楚這些體系認證在現場審核與獲取證書過程中的真實內幕:未實施強制認證之前,無論是ISO體系,還是其它體系認證,都走不出這樣一個潛規則的圈子:只有少數企業天真地希望通過體系認證來達到提升企業內功的目標,大多數企業真正需要的只是一紙證書,以便于涂脂抹粉、給自己臉上貼金之后,再通過這些證書進一步獲取更多的企業資質,或者直接用于企業外部的形象宣傳;而掌管頒發這些證書的認證機構也是商業公司,他們則需要獲取豐厚的利潤來支撐機構的運轉,來保證公司員工養家糊口。如果雙方不能密切配合,就會形成“雙輸”的局面:企業不配合認證機構的現場審核并做好表面工作,現場臨時補充平時子虛烏有的記錄,完善體系要求的相應步驟和手續,不能達到體系認證規則載明的基本“標準”,導致認證審核最終不能走完過場,那么,企業便不能順利拿到證書,對于企業來說,絕對是一個重大損失;同樣,認證機構不主動“放水”讓受審企業順利通過審核,自己便白白辛苦一場,即使是呼天喚地,最后也得不到企業的銀子,損失同樣巨大。目標很明確,企業需要的是證書,認證機構需要的是銀子,雙方對于利益共同點彼此心知肚明,而且同時有求于對方,只有緊密配合,才能順利通過!肮沧R”擺在了面前,這個所謂的認證審核過程,實質上也就成了買賣證書前的造假過程。于是,為了這個共同的目標,雙方開始了友好合作:認證機構裝模作樣,被審企業緊密跟隨,彼此心照不宣,共同來達到“標準”上的要求。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雙方的共同努力,最后,園滿完成了造假的全程,真正實現了“雙贏”,你好我好,皆大歡喜!
也許是“居廟堂之高”的有識之士終于發現了這些類似于貓與老鼠的合作游戲,不知從何年何月開始,企業的一些第三方認證逐步上升到了“強制認證”的高度。國家在本意上,出發點應該是希望通過強制認證,使企業的產品在質量和安全方面達到讓消費者放心的目標。如果認證機構作為第三方,能夠站在國家立法的高度,站在客觀公正、“公事公辦”的辦事立場上嚴格把握標準,真正行駛監督職能,實事求是地審核和檢驗企業認證體系的執行情況,保證產品的質量和安全必須達到國家規定的標準,那么,就完全可以杜絕產品質量和安全事故的發生,收到造福于民的效果。但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歷來是我們國人的特色做法,強制認證這一利國利民的舉措不久便滋生出兩種惡果:一方面,強制認證導致許多暴發中成長起來的“大老粗”企業不能達到標準,不能順利通過審核,面對隨時可能強令停產停業的現實,企業不得不想方設法主動對認證機構屈服和順從,對認證審核人員百依百順,從態度上、從接待上拉攏腐蝕現場審核人員、滿足他們的任何無理要求,然后,通過審核人員“高抬貴手”實現順利通過現場審核、獲得證書的最終目標;另一方面,強權造就惡棍,認證機構自從成了半官半商的機構,越來越如同大爺一般,審核人員也越來越變本加厲地以至高無上的“判官”面目出現在企業面前,加上部分企業對“皇權”的恐懼無形之中抬高了強制認證機構的社會地位,導致許多審核人員自我優越感和“長官”意識越來越強,最終演變成許多認證審核員無視認證標準,輕易地將否決權當成自己耀武揚威的殺手锏,直至將企業的接待“態度”凌駕于任何審核標準之上。
2006年10月的一天上午10時左右,某強制認證機構在事先未通知企業的情況下,進入本公司現場審核,當時正值公司召開管理層會議,俺正在會上發言,下樓接待僅僅來遲了15分鐘,兩名正在會議室內吞云吐霧的審核員便大發雷霆之怒:“你們面對國家的監督審核,是什么態度?你們這是公然拒絕接受國家的監督!”。一串大帽子鋪天蓋地甩了過來。
路過會議室門外的大老板和各位股東看不下去了,連忙出來勸解:有話好說,有話好說,剛才確實是我們接待不周,沒想到你們今天會來,我們正在召開的工作會議也暫時停止了,現在,讓我們將功補過,更好地配合你們的工作,馬上接受你們的審核和指導。
沒想到,這兩名審核人員給臉不要臉,沖著大老板和股東們盛氣凌人地嚷道:你們這是什么態度?不愿意接受審核,沒關系,我們馬上通知總部停了你們的證書,明天就會有人來關掉你們的大門!
股東們看到這兩人蠻橫無理,話不投機,便不再搭理他們,只是意味深長地看了俺一眼,一個個轉身離去。
俺心里清楚,自己此時此刻無路可逃,必須面對,不能回避,因為企業如果真的被停止強制認證的證書,后果也是明擺著的,雖然不一定會關門,但強令停業整改的可能也是客觀存在的。
于是,俺陪著笑臉,希望化解矛盾,一方面,馬上給他們安排陪同審核人員、引領向導人員,并私下告訴負責體系認證的專員安排好午餐生活;另一方面,授意秘書小姐按潛規則找財務給他們報銷交通費、住宿費、生活費、電話費,甚至還有洗腳費、娛樂費票據,最后,按行業“規矩”每人再遞上一個1K的紅包。
按平時慣例,大家一般會認為“吃了的嘴軟,得了的手軟”,可是這天,俺卻好象遇到“超人”或神仙了,這兩人“報銷”了費用,收受了俺的“表示”后,根本不領情,絲毫不露出正常工作的姿態,對于俺安排的向導人員、配合人員也不理不睬,旁若無人地坐在會議室內,不動聲色地打開手提,對照審核條款,逐一開始劃“×”,半個小時便形成了審核結論:現場審核多項不符合,建議停證!
負責體系認證的專員拿來這份現場審核文件和一份收費通知,讓俺簽字確認,俺掃了一眼,帶著這兩份文件來到會議室,看來,不敲打一下這些不知死活的惡棍們是不行了,任憑他們這么折騰,企業永無寧日!
俺走到會議室主席位置,慢慢落座,敲起二郎腿,不緊不慢地點燃一支香煙,似乎漫不經心卻又“官腔”十足地問道:“怎么回事?”。
其中一人接過話題,帶著挑釁的口氣回答:“結論在這里,你自己看吧”。
俺轉向這兩名審核員:既然結論產生于態度,你們如此計較態度和接待問題,并依據態度來決定審核項目是否通過,那么,俺們今天就專門來就事論事,專門來理論一下。
第一,你們未通知本公司直接來審核,這是你們的權利,我們并沒有任何不接受的表示,相反,我們該如何安排,該如何配合,已經做出了相應的、周密的布置,甚至正在召開的高層會議也讓路了,你們還要怎么樣?
第二,你們未進入任何審核現場,卻在這里出具審核結論,否決所有審核項目,大筆一揮,結論就出來了,現場K掉所有項目我們并沒意見,這種做法是否正確,我們也不清楚,但我們有一個不懂就問的良好習慣,我們會向國家認監委咨詢,討回一個明確的說法,到時候,千萬別埋怨我們做得過頭了;
第三,大家都是在外面混日子的,都要遵守游戲規則,無論是誰,都不應該裝出自高自大的樣子來嚇唬對方。說穿了,本公司與你們只是合作關系,大不了你們身上多了一份監督責任,并不存在“管”與“被管”之類的關系,更不存在上下級關系,說得難聽一點,你們只是利用這種半官半商的機構,披著合法的外衣在撈銀子而已,有本事,你弄一頂官方的帽子戴上,你象官方那樣對俺發號司令,并且只檢查不收費,俺才算真正怕了你,現在,既然是收費項目,是有償服務,俺們企業即使謙虛一點,或多或少也算是你們的半個衣食父母,哪有只要衣食,不要父母的做法?
第四,如果你們想繼續這樣玩,俺們就奉陪著玩下去,最終你們可能失掉的是“鐵飯碗”,至少讓你們的資格證被注銷掉應該不難做到,而俺們企業卻不會因為死了屠宰戶而去吃活豬,俺剛才已經下定了決心,我們不會在你們這一棵樹上吊死,同類認證機構,又不是只有你們一家,據俺所知,雖然國內僅有4家,但除了你們,還有3家我們可以尋求合作,以前,在明知咱們公司與你們機構正常合作的前提下,作為你們的競爭對手,另幾家認證機構尚且隔三差五地拋來媚眼,現在,俺們主動投懷送抱,俺就不相信對方會坐懷不亂、置之不理,不相信他們與銀子有仇;
第五,既然你們未做現場審核,卻敢于出具這個結論,這樣的認證審核,從保證產品質量和安全的角度講,我們也不需要,因此,你們今天的審核費用,俺拒絕支付,審核結論,也不會簽字,以后,也不再歡迎你們來審核,我們另起爐灶!
第六,從你們進入本公司,到現在為止,你們出具的審核文件白紙黑字放在這里,對老板、股東和本公司職員咆哮的畫面,這個會議室是有監控錄音錄相可查的,要不要帶一份回去給你們領導?
當著他們的面,俺給下屬3條指令:第一,體系專員負責給國家認監委起草一份公函,說明事件的前因后果,希望認監委干預此事;第二,秘書小姐給這家認證公司老板打電話,先通報事件,然后,快遞相關資料;第三,通知系統管理員將監控錄音錄相先制作10張光盤備用。
剛才還在趾高氣揚、自我感覺良好的兩名審核員,此時此刻如同霜打的荷葉一樣徹底蔫了下來,臉色由白變黃,最后呈現出一副不折不扣的苦瓜相。
俺站起身來,看也沒有多看他們一眼,只說了一句“送客”,然后便揚長而去。
次日,這家認證公司老板便親自打來電話,先是虔誠地道歉,然后,一再要求登門拜訪,俺吱吱唔唔,不置可否。
接著發生的事情,讓我們不能不承認他們的神通廣大:可能這兩名審核員也擔心企業會魚死網破,將事情鬧大,便緊急調動各種關系,找到俺公司所在地政府機構幾名重量級人士出面調解?h官不如現管,“土地神”的面子,企業不能不給啊,于是幾次推杯換盞之后,雙方握手言和,你好我好。只是經歷了這場風波,企業對審核認證的項目更慎重了一些,相反,對方也從此表現出更加合作、更多通融的姿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