響應政府“綠色采購”工作的通知
各會員及有關單位:
國家財政部于2006年頒布了關于政府實施“綠色采購”《關于環境標志產品政府采購實施的意見》的90號文件,要求各級政府、國家機關、事業單位和團體組織用財政性資金進行采購的,要優先采購綠色環境標志產品。為了進一步加大實施的力度,國務院在《關于印發節能減排綜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中將“節能、節水、環境標志產品”由政府優先選購改為強制性購買。
國家的這一舉措,為環保型木質門、鋼木門產品的銷售提供了一個極為廣闊的市場機遇。按照國務院節能減排通知的精神,非環境標志產品將在政府采購中不得參與競標。這意味著今后我國木質門、鋼木門產品中凡未取得綠色環境標志(即十環認證)的產品將不得進入政府“綠色采購”活動。為了積極響應國家政府“綠色采購”這一利國利民的政策,加速推進木質門與鋼木門行業的綠色環保事業與市場經濟的發展,協會成立了以張國林會長為主任、武明同志為常務副主任的“中國木質門、鋼木門行業綠色環境標志推廣管理辦公室”(以下簡稱“綠辦”), “綠辦”既是木質門、鋼木門行業政府“綠色采購”工作的歸口管理部門,同時也是專門為木質門、鋼木門生產企業申辦環境標志產品認證提供技術服務的機構。
此次“綠辦”推廣的中國環境標志產品認證是國內最高標準的綠色環保認證,也是我國惟一由政府頒布的最權威的環保產品標志。其認證程序與國際接軌,并高于ISO14000環保認證,由技術專家現場檢查,行業權威檢測機構檢驗產品,并最終由技術委員會綜合評定。獲準使用中國環境標志的產品不僅要求質量合格,而且在生產、使用和處理過程中須符合特定的環境保護要求,與同類產品相比,具有低毒少害、節約資源等環境優勢。因此,能夠獲得中國環境標志產品,充分證明了企業已在產品環保技術上已處于國內先進水平。同時達到了政府實施的“綠色采購”標準,為企業產品的銷售打開了更廣闊的空間。
希望廣大的會員單位積極申辦中國環境標志產品認證,以期早日實現綠色環保事業與木質門與鋼木門產品市場經濟的雙贏。
聚焦室內門行業繁華光芒下的隱憂
室內門產業巨大的市場需求和利潤空間讓越來越多的商家都將目光聚集了過來。而因為入行門檻低,所以即使是跨行的許多企業也將觸角伸展過來,而這些企業中有許多都是技術不到家,資金少并且缺乏生產實力的小企業。國內的室內門廠家近兩年內出現了眾多名牌。但室內門市場表面的繁榮卻無法遮蓋整個室內門市場有余發展過快而導致的低水平重復和無序的惡性競爭。這也使得室內門產業在過早的短暫加速之后呈現出滯停狀態。
當前的室內門市場集聚了全國各個地區的數百個品牌。這些產品在近年內連續不斷的進入室內門市場,直接導致了室內門市場良莠不齊混亂不堪的局面。這樣下來也必將導致廠家加劇同行競爭。為求生存,許多企業不得不想方設法降低成本,這也必然在產品質量與售后服務上做文章,當然最后的結果是企業形象受損,行業品牌名譽也受到損害。
許多新進的室內門廠家并沒有自己的產品研發與核心的技術,一味只靠著跟風模仿別的廠家的生產產品,這也嚴重損害了一些大品牌室內門的市場。因為往往一款樣式與外觀一模一樣的室內門,品牌廠家與作坊企業的質量是天差地別的,而消費者很容易因為誤信外觀而買了不好的室內門,導致品牌廠家跟著被罵。可以說,當前門業市場上銷售的室內門無論品種還是款式都相差無幾,這不僅導致品牌廠家名譽受損,由于普遍缺乏獨特和個性,這也在無形中讓人有一種“千門一面”的感覺,直接加劇了市場混亂。
許多企業會進入到室內門這個行業的制作中來,并不是想做好做成一個品牌,只是垂涎于室內門眼前的巨大的利潤空間。因而這種狹隘的經營觀念也使室內門市場從一開始就缺少了一股企業們內部的動力,結果導致室內門行業處于低水平的一致重復建設,行業也過早的就出現了早衰的現象。